备课的基本步骤
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以下是我为您带来的备课的基本步骤,欢迎阅读!
备课的基本步骤篇1
第一步:反复朗读教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独立理解教材。
拿到手一篇课文,我总是先高声朗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搞清课文大致写什么,看有没有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借助工具书查查或联系上下文反复想想,实在拿不准的做上记号。接着,再逐段细读,搞清每段写了什么,理出文章叙述的顺序,分辨出文章的主次。然后,再抓住重点内容,细细研读,揣摩文章的中心和写法。最后,独立思考解决文后的思考练(xi)。这样做,看似很麻烦,有些老师或许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太浪费时间了。但是,我却觉得从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能力只能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对教材的精心研读恰恰能促使我们逐步地形成这些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独立理解教材的过程,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让我们更容易把握学生理解课文时的难点所在,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
当然,我们自身的能力毕竟有限。在独立理解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有些内容有时并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也就是说,仅凭个人力量,很难正确而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带着困惑和问题进行钻研教材的第二步。
第二步:反复阅读教参书,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教材。
教参书可以说是我们正确理解教材的拐棍,所以,在自己独立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会反复阅读教参书。从教学要求到教材说明,再到教学建议,到,我都会细细阅读。在阅读教参的过程中,原来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一般都能得到解决。我觉得,阅读教参书对于我们来说,既可以完善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够让我们了解编者的意图,同时,还可以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时对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具有提示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对照教参,可以调整我们独立阅读中的一些偏差,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在这一步骤里,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应该比较正确和全面,对于课文的重难点也有了更充分地认识。但是,要想得心应手地处理教材,在课堂上灵活地驾驭教材,还远远不够。
第三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在没有接触电脑之前,这一步骤的实施显得困难得多。而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就浅显的多,上课时遇到预设问题以外的问题就感觉棘手得多,不知道该怎样处理。那时候,对于教材进一步的理解,靠的仅仅是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山东教育》或《小学教师》上刊登的教学实录或者是教学设计等。真正利用网络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感觉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首先在网上搜索学(xi)的是别人对教材的解析。有的解析要比教参上的详细得多,特别是对文中的一些重点或关键词句的点评分析很是精彩,值得我们吸纳。其次,我会搜索教材的写作背景以及关于作者的简介,尽量让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和作者的情感找到共鸣点。再次,我会查找教材中出现的而自己又不熟悉、了解的一些事物,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比如,教材中一些写景的文章,如《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田园诗情》等,借助文本我们脑海里可能会出现作者所描写的画面,但是毕竟我们对此了解的较少,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时,显得有些困难。
这种情况下,我会查阅相关的音像资料或是文字资料,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还有一些说明性的文章,也需要我们查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备我们上课时举一反三。第四,我会借助网络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事例,以丰富对教材的理解,比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可以先搜集关于谈迁写《国榷》相关史料,再搜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过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最后,我会广泛阅读网上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不是仿照或抄袭他们的教学设计,而是在阅读中注意学(xi)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
备课的基本步骤篇2
1、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集体研究一次。
2、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集体研究一次。
3、文集体备课,第一次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第二次讨论教案、学案的设计是否合适、恰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备课开始,就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xi)的积极性。实行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主备老师分工负责备课制,集中了老师们的智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xi),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
备课的基本步骤篇3
1、学期(或学年)备课。
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专研教学大纲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定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1)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2)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3)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
(5)做好教学(包括教具)的准备。
2、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题)备课,拟出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xi)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3)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4)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时间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xi)题等等。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从全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体的原则。即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所占的地位,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与旧知识和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胸中有数。
4、课前备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5、课后备课。
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
6、每次教案应包括学(xi)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适量的作业布置等项目,并附向学生推介的必要参考书目。
7、无论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均按规定格式编写。
8、教学文件齐全,整体应包括“备课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表、学生平时考核表、教案”,且按此顺序进行装订。
备课须“三知”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三知”。
1、知教材
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
2、知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导入新科、讲授新课、课时小结、单元复(xi)都各有方法。
备课应“三寻”
1、寻思路
作者写文章得有思路,教师教学就得有教路,学生学(xi)也得有学路。所以,备课时就要寻找作者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思路规律,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时空位置的转换;或按事物不同特点的不同方面,如此等等。
2、寻方法
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备课须兼顾到学科的特点、文章的思路、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善于总结积累自己的备课经验,已形成自己驾驭教材、设计教法、思维敏捷多问的备课风格。备课规律虽不能以一言蔽之,但备课百遍,能以神悟,久而久之,探得捷径,便驾轻就熟。
3、寻讲练点
讲练点就是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备课就好象构思剧本,可用剧本的情节来比喻课上的双边活动,用剧本的主题来比喻课上的讲练点,剧情必须为表现剧本主题服务,课上的双边活动必须有利于突破讲练点。教师备好课,必须明确大纲提出的该年段的讲练要求,把握每册教材各单元的讲练序列及课文的讲练重点、难点,必须有的`放矢,心里有底,免得备课时无所适从,惶惶乎不得要领。
备课要“六忌”。
1、忌简单照搬
目前,各种教学较多,这些资料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如果教师备课单纯为了应付检查,不加思索地抄抄录录,死搬硬套,表面看来备课效率高,其实流于形式,不能适用,是结不出果的花。
2、忌千头万绪
备课前应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
3、忌不顾实际
教师备课时,必须心里想着班级的学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应该了然在胸,切忌闭门造车,不顾实际。否则,势必降低讲课效果。
4、忌琐碎设问
有的教师(xi)惯一问到底,备课时,常常把课文内容用几个问题串起来,把重点内容的讨论化成简单的一问一答,无视授课内容的特点,不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忽略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最优方法,不顾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是要不得的。
5、忌盲无目的
教学目的是备课时努力目标,备课内容应该受教学目的制约。有的教师备课盲无目的,随意发挥,课上,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势
根据学生好奇求新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找新颖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不宜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形成定势,这样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