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实施方案》通过政策优化与资金质量提升,推动资本市场从“短期化”向“长期化”转型。股份回购、战略投资者扩容、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和风险管理工具完善等措施相辅相成,共同培育“长期主义”投资文化,未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创新驱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持续赋能。
持续提高股东回报
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基础。《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从微观层面看,稳定的分红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稳定的重要标志。”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从市场层面看,稳定持续的分红有助于减少市场的投机和炒作行为,引导投资者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有利于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营造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为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奠定更加坚实的公司治理制度基础。
监管层近年来着力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合理分红提升治理水平和投资价值,《实施方案》延续前期新“国九条”及9·26政治局会议精神,去年以来,证监会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突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形成了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推动市场生态不断改善。其中,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在岁末年初积极给投资者“发红包”,今年春节前两个月(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预计共有310家公司实施分红3432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4倍、7.6倍。
上市公司去年全年1476亿元的回购规模,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章俊指出,股票回购反映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股份回购不仅能够提高ROE,优化资本结构,还能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关注。
特别是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降低了股票回购的财务成本,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有意愿、有能力实施回购计划。记者了解到,目前监管部门不断根据市场诉求和实践情况不断的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针对贷款比例、期限等核心政策要素,优化政策,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和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亿元,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约2%。
吴清指出,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增强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更好通过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股东增持等一些方式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标的。
更多机构投资者可参与定增
《实施方案》明确,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将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纳入战略投资者范畴。”黄文涛表示,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能够向市场传递看好后市的积极信号,引导市场长期理性投资,减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允许银行理财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将大大拓展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丰富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同时也为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带来更高收益。
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行规定,与一般投资者相比,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可以享受锁价发行的政策。一般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而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中选择,这一选择权使战略投资者能够更早锁定相对有利的发行价格。此外,一般投资者认购的股份在为6个月内不得转让,战略投资者为18个月(实践中通常为36个月),投资稳定性更强。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早前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向市场告知全国社保基金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2024年9月,国投电力向社保理事会发行5.5亿股A股股票,是全国社保基金首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发行是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实践,有望成为社保基金事业与我国核工业协同发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
章俊指出,扩大战略投资者范围是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的重要突破。《实施方案》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其低换手率和长期持有特性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可参与新股申购等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实施方案》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截至2023年底,我国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规模30.1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8.5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在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资金来源多元、资产配置稳健,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政策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更有效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配置功能。
在新股申购方面,黄文涛指出,A类投资者对于新股定价及申购的整体参与度较高,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作为A类投资者,可以提升其参与新股申购的意愿,充分发挥其作为长期投资者的专业定价能力,提升新股定价效率。
在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目前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定增需要以产品为单位认购,且每个产品需要单独缴纳保证金。对于募集资金金额较大的项目,管理规模较小的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可能无法满足认购定增的最低金额门槛,提前缴纳保证金也会造成对资金的占用。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意味着同一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旗下不同产品可以作为单一主体共同出资认购定增,能够提高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便利度,吸引更多资金入市。
在举牌认定标准方面,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照公募基金按产品分别计算持股比例,相较于目前按主体控制的计算方式,可以减少因举牌带来的潜在投资约束,有助于提升投资灵活性、拓展投资容量,为股票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提升长期资金的配置效率。
另外,《实施方案》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互换便利业务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有力举措之一。自互换便利业务推出以来,证券、基金公司踊跃参与,目前已开展两轮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参与机构也由首批的20家拓展至40家,有效发挥了互换便利业务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这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安全网’。”章俊指出,这一政策有效缓解了市场短期波动对长期投资者的不利影响,促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同时,为中长期资金的深入参与提供了更强保障。通过推广互换便利业务,还能有效化解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稳定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en/post/121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