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锄头镰刀 轻松拿起鼠标”,豫东首个“淘宝村”——王营村流传着这句话:常住人口1000多,近半村民投身电商行业,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从事电商,村民们的身份按需转换。
电商热潮缘何在这个豫东小村庄里兴起?又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25年蛇年春节前夕,证券时报记者趁春节返乡之际,到“豫东淘宝第一村”一探究竟。
近半村民从事电商产业
王营村位于河南省夏邑县西南角,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王。1月25日,记者在夏邑县城驱车约半小时即进入王营村。“豫东淘宝第一村”的门牌前,村民们来去匆匆,忙着置办年货。
路过的村民说,村里以前是大白菜基地,后来逐步转型,发展起电商产业。
王营村代理村支书王群喜,赶来接受记者的采访。今年36岁的他,返乡创业已达10年。2015年,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王群喜从郑州回到家乡王营村,投身电商产业,如今已是村里电商产业的带头人。
在王群喜的大枣加工车间,他向记者介绍,大枣从新疆农户手中收购,运回来后,经过分级、清洗、加工和包装等一系列流程后,在电商平台上出售。
“咱村发展电商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当时在郑州从事电商行业的几名村民返乡创业,通过淘宝等平台销售新疆大枣等产品。”王群喜告诉记者,村里其他人纷纷效仿,逐步发展到目前近半村民都在从事电商行业。
在电商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当地政府看到了该产业的发展潜力,筹建了村级电商产业园。
2018年,王营村利用约100亩集体土地兴建了夏邑县第一个村级电商产业园。目前,该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达22家,每年网络零售额约2亿元,平均每天3万余件快件发往全国各地。
“22家的电商企业主,基本都是90后。”王群喜笑称,自己1989年出生,已经属于年龄大的了。
记者到达时,正值春节放假期间,产业园里静悄悄。王群喜说,早来个三五天,就能赶上年货发货高峰期,那时道路两旁都会挤满各家快递公司的发货车。
2019年10月,王营村被评定为“中国淘宝村”,成为豫东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专业淘宝行政村。
电商成为夏邑的名片
“电商可以说是咱夏邑的一张名片了。”王群喜感慨道。
王营村所在的何营乡是“中国淘宝镇”。记者途经何营乡集市时发现,水煎包、烧饼、麻花等小吃的叫卖声此彼起伏,乍一看,这里与豫东其他乡镇并无二致。尽管记者仔细搜寻,也丝毫未见电商、网购的痕迹,不禁心生疑惑:这真的是远近闻名的“淘宝镇”吗?
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乡镇,却有着大小电商生产企业1000余家,网上活跃实名注册店铺4500余家,网上销售人员1200余人,围绕电商产业链从业人员4000多人。全乡入驻物流快递服务企业14家,全年出港件达到3300万单,占夏邑全县60%以上的份额。
何营乡是夏邑县电商产业发展的缩影。来自夏邑县相关部门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拥有淘宝乡镇10个,居全省县域第一,淘宝村4个,居商丘市第一,全县电商企业5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
“电商产业最初是‘散兵游勇’,后来是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做大。”王群喜说。据了解,早在2015年,夏邑县即率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电商龙头企业工作专班,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夏邑县电子商务中心。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通过电商平台,重新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
10年来,电商产业对村民生活的改变显而易见。“60多岁的村民,每天能拿到80多元的工钱,一个月大概是2000—3000元,一年下来约3万元。”王群喜向记者表示,“农闲时,其他村可能有三五个人聚在一起闲聊,我们村没有,根本找不到闲人,都在忙着挣钱。”
在王营村,流传着“放下锄头镰刀 轻松拿起鼠标”的说法。王群喜解释,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如今种地多靠机械化,只在种植和收割时忙一阵,村民变身农民,农闲时,村民即变身为电商从业人员或工人。
在采访中,王群喜提到一个案例,一位60多岁的大娘,拿到工资后去买了一辆电动车,“说是‘用自己的工资买的’,特别兴奋。”
积极探索转型新路径
产品同质化、行业太卷等因素,都在制约着乡村电商的发展。
“现在行业竞争激烈。”王群喜举例称,100万元的销售额,利润率只有5个点(5%),原因在于“行业太卷”“同质化太严重”。他感慨,以前中间商还有差价,现在即便没有中间商,竞争依然激烈到了极点。
目前,王群喜与他所在的王营村,均在思考出路:要么做品牌,虽然这条路艰难且耗时长,但长远来看是战略之举;要么区分赛道,将产品做出差异化。
“村里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加强,比如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乡村电商市场的良性发展。”王群喜说。
无论是赛道区分还是标准制定,都绝非易事。与此同时,未能及时跟上新兴电商的步伐,也是王营村电商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村里主要还是以从事淘宝、拼多多和京东等传统货架电商为主。”王群喜介绍,包括他自己在内,均尝试过抖音电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在他看来,乡村电商目前仍处于“小而散”的状态。
欣喜的是,王群喜已经有了新打算,他认为要多与外界接触,学习先进经验,取取经。当被问及2025年是否会组织出去学习时,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有这个想法,今年一定会。”
夏邑县去年印发的《农村电子商务“领跑县”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中指出,将加快推动电商与农业、制造业、生活服务业、专业市场、外贸、文旅、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电商由散变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同时,引导企业利用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拓展与客商的对接合作,拓展进出口企业的销售渠道,提升全县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等。
相信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包括王营村在内的乡村电商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实施方案》指出,到2026年,夏邑县力争全县网络零售规模超150亿元,年均增长20%;打造5个以上电商产业集群,培育1个以上年网络零售规模超500万元的电商区域公共品牌。
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丨房产中介提前准备楼市“金三银四”,购房者期待“新政策”
新春走基层丨一件汉服撬动3000多家妆造店 洛阳打造“穿越经济”新样本
新春走基层丨“反向过年”兴起,带旺一线城市周边游
新春走基层|从走出去到留下来,“大桥经济”下的中国第一侨乡绘出新气象
新春走基层丨“初五就开始招工”!昔日农业小县城,如今上市公司扎堆
新春走基层|小县城的“橙”风破浪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大蓝图
售罄、约满、限流!国内外游“双向奔赴”活力绽放|新春走基层
“谷子经济”亮相年货节 各类“谷子店”抢抓年轻人味蕾|新春走基层
实探“中国梅菜之乡”,一棵小梅菜的乡村产业进阶之路|新春走基层
科技赋能蛇年春节 深圳传统年味有新意丨新春走基层
选对联、做美甲、买3D打印摆件、淘宠物干粮……从“年货一条街”,透视消费新气象丨新春走基层
“小年饭”“除夕餐”预订火热,餐饮行业迎小高峰丨新春走基层
迎春花市年味足,深圳发力春节消费市场丨新春走基层
责编:万健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en/post/121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