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感谢主持的介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特别感谢中华教育改进社100周年纪念会的大会组委会,特别是储朝晖老师、理事长和牛志奎秘书长对我的信任和厚爱,邀请让我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来进行一个交流。我今天跟各位同仁汇报的主题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关于这个主题是有一个背景的,我指导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就是教育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叫张李。当时他的硕士论文选题做的就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同时,我们也合作发表了有关这样的论文。我今天简要的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一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的内涵;二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内涵的发展历程;三是简要的分析一下它发展的动因。首先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的内涵。陶行知先生说吾人不单需教育,而且需好教育。教育的改进之一在于使坏教育变好,好的教育变得更好,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使之继续不断地改,继续不断地进。教育改进使教育不断向前变好的一个过程。结合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他一生都是在追求教育的改与进步。实际上陶行知的一生就是在践行教育的不断地改,不断地进,所以他也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也给他题词,称之为万世师表。中国教科院储朝晖研究员也认为,改革是具有多种方向含义的词汇,而改进意味着只能改好,不能改坏。就是在教育改进上它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累积,不是大起大落,一刀切。前面李军教授也说教育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性的、情境性的,循序渐进式地去推进这样一种教育改革,特别是在今天,因为整个社会的形态、政治生态不一样。后面我们会说陶行知先生在早期提出改造、改革、改良、改进,那么后来他提出教育革命,那是在当时特殊的一种社会背景下,当整个的社会是一个非进步的社会。那么仅仅改教育,或者说我们讲的教育救国论,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当然教育肯定是能够起到对社会的改进,甚至于对社会的革命能够起到一种推动,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的作用。对于教育改进,实际上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陶行知先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理解,这种广义的理解,它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狭义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把改进单独的看成一种措施,表示改变进度。后面我们再分析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的这种内涵,特别他提到系统改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能够发现,它更多的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改进。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就是当时我指导张李同学在做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研究这个学位论文的时候,我们做了这方面的梳理,当然第一手的材料,原始的素材都是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全集,以及他一些书信,一些讲话当中。我们是从教育改进的目的、内容、原则、途径和保障五个方面来去理解认识陶行知教育改进的思想。在教育改进的目的上,陶行知主张教育进步推动社会进步,教育改进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教育,以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实现四通八达的社会。四通八达的社会应该是一种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教育改进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那么在教育改进的内容上陶行知总结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教育方针和教育方法,但是陶行知对这种教育方法的阐释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狭义的教育方法。事实上,在陶行知看来,教育改进的两个大的方面,除了教育方针之外的其他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之为方法这个层面。方针是带有纲领性和指引性。方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方针一种贯彻和落实,所以它包括了我们今天讲的教育制度、教师、学生、课程等等这些都属于教育方法这样的一个范畴,所以在陶行知这里教育方法是一个更宽泛的一个概念。教育改进主要是这两个方面。那么在教育改进的原则上,陶行知主张要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二亲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这三个原则我们都好理解,从字面意思上非常好理解,要循序渐进的,不是大刀阔斧的;要因地制宜的,不是一刀切的;要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某个阶段改完了就不改了,一劳永逸的,是要与时俱进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人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在丰富和更新,作为教育就需要应势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二亲原则陶行知论述是亲人与亲物。特别是他为什么提出二亲原则,是跟他当时在乡村教育的改进,创办示范乡村师范、乡村的中心学校,培养乡村教师密切相关。提出了乡村教育的培养的目标就是要教农夫的身手,科学家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一种精神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到了乡村社会要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你要想进入到乡村学校,乡村社会,创办乡村学校,来解决农民的文化教育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首先你要有农夫的身手,这就是亲人原则,也就是说要让老百姓,让农民能够认同你,至少要接受你,理解你,最好是能够认同你,这样你才能够去影响他。我们只能影响一个理解、接受乃至于认同我们的一些思想和观念的人。如果他本来就排斥你,肯定是没有办法影响他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信任的师生关系,才是老师对学生影响的一种前提。亲物就是在进行教育改进后,因为他讲你要有农夫的身手,再加上当时的这个乡村社会,很多东西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所以我指导的另外一个研究生,是做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陶行知当时创办晓庄学校也讲得很清楚招收学生要看重劳动能力,这个生产劳动你要能够盖房子,将来你到了乡村学校要能盖这个宿舍,你如果不能盖宿舍,你就住在帐篷里,都提出这样的一些要求,所以这是它的改进的原则。那么在改进的途径上,陶行知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进之道。一是坚定教育改进的理想和信念。陶行知的阐述就是我们要相信所有的教育都是有局限的,都是可以改进的。就相当于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相信人是可教的。陶行知的这一条就是你要相信所有的教育都是可以不断改进的,永远在路上,就像前面储朝晖老师所说的,改进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持续不断改进的理想和信念。怎么改进?不是自己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在自省中学(xi)他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第二个路径,就是要善于学(xi)借鉴其他人的一些思想和理念。那么第三,他当时讲的,我们要通过一种学术会议,学术这个团体组织。因为他说的,你学(xi)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学,但是通过学术会议,就是集体学效率更高,而且有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因为你会议的时候你要做报告,你要提交论文,就像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纪念大会一样,我们不能贸然的去改进,我们要做实验,要探索,所以他强调建立实验学校。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改进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强调教育与外部社会,当时比如说提到的与财政、与交通部门,就是说修路,财政要有钱啊,还有一些,我们今天讲公众要有安全保障,还有这个管农业农村的,我们这些部门,那他要进行什么?协调推进,最后他提出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改进。在教育改进的保障上,陶行知主张教育改进需要经济、人员、制度和政策工具思想等方面的保障。这里的工具,陶行知更多的强调的是教育改进以后效果怎么样,要进行监测,要进行测验,这个测验就是教育改进的工具。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你要对这个试验的效果进行一个评估,好的我们可能要继承发扬,有问题的我们要改进,还有一些我们可能要鄙弃的。这些就是简要的理解陶行知教育改进社思想的内涵。它的发展历程呢,我就简要地跟各位同仁做一个汇报。应该说,教育改进思想是贯穿陶行知的一生,总体上来说,可以说有两个为主的阶段,在1927年之前,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是我们通过陶行知的这个论述之后,我们有一个相对的划分。1927年之前,陶行知更多地是以改造、改良、改革为主,1927年,特别是晓庄学校的创建,陶行知就转向以教育革命为主的阶段。所以第一个是教育改造、改良、改革时期。但是,陶行知区别于其他的一些教育救国的主张者,或者说教育改良主义者,是他的立场问题,就是人民大众和民族的立场。在1927年,因为创办晓庄学校之后,他是转向教育革命为主的这么一个时期,所以当时克伯屈来华演讲的时候就提到100年后,实际上我们今天就是100年后啊,我们来回过头来看一看纪念晓庄,教育革命的策源地,所以晓庄的这种办学一直到今天,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发扬光大的。最后一点想简要的跟各位老师交流一下,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内涵的一个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因,我们通过梳理,当然,陶行知他对教育的理解,对外部的这个社会形势的一种研判,自己做出来这么一种思想的不断累进的改革的发展。我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外部的一些因素,政治的,国情的,反思和适应的,比如标题似的给大家呈现。第一政治是教育改进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当时的这种政治背景下,其实也是促使或者推动陶行知,教育改进的这个思想有不同的概念来呈现,从教育改造,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和教育革命这个背后往往是受到当时的政治局势,政治的这个立场的一些变化,其实到后面讲教育革命的时候,他就更多的是倾向于马克kesi思主义的教育观,马克kesi思主义的立场、社会主义的这样一种立场。所以周恩来总理称他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第二个是符合国情,因地制宜,是教育改进的基础,那从他一开始的改革、改良、改造,到后来的革命,这种变化,这种改进,从教育方针到后来教育方法统领其他,就反映出他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要因地制宜的去推动。第三个,是对实践的反思与内省,是教育改进的动力。第四,是在试验中检验成效,是教育改进的保障。所以他讲的这个工具,教育改进的工具主要就是指对实验学校实验效果的一个测验一个评估,这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应该说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现实价值。站在我们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陶行知教育改进当中学(xi)到他对我们当今教育改革要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就是我们要坚信现实的教育肯定还有持续不断的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然后以试验的方法、试验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科学的评价工具来落实教育改革,以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统筹区域教育发展,以系统改进的思维来保障教育进步、系统改进。潘懋元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也提出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我们有时候讲教育规律,更多的局限在教育的内部规律。特别是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教育与外部、外部规律,也就是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科技这样的一种关系。教育的发展是在这内外部两条规律设定的两个轨道上,就像我们这个车子一样,才能够行稳,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团结互助的精神来深化教育改进,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我简要的跟各位同仁所报告的,非常感谢各位,也特别的诚挚的欢迎各位同仁来安徽师范大学,特别是安徽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或者学(xi)或者工作,或者调研或者指导,再次感谢,谢谢。李宜江(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科学院)
陶行知谈中国教育 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en/post/8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