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 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芳百世(2023年最新排名前十榜单)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王羲之,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书法成就登峰造极,在中国书法史上,他被称为“书圣”,拿到了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在书法史上,长期占据着擂主位置。乎凳

王羲之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生卒年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元303年到公元361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321—379年。不过有人专门对其进行考证,前一种说法更靠谱。

他祖籍琅琊临沂,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一带,后来迁到无锡,晚年隐居剡shàn县,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嵊州。他的职业生涯做过公务员,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又担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但是这些职务都没有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大。说到书法造诣,他精于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的笔风,自成一家,从此影响中国书法。

王羲之自幼喜(xi)欢书法,早年跟随卫夫人学(xi)书法,师承钟繇yao。说到卫夫人,多说一句,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表亲戚,更是中国第一位女书法家。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久而久之,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王羲之的勤奋。王羲之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当他跳出卫夫人的书法体系之后,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xi)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hú书;又之洛下,见蔡邕yong《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chǎng《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xi)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关于王羲之有两个成语一个是入木三分,一个是东床快婿。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岁握旅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后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 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chi鉴是东晋重臣、书法家,他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尚未婚配,他要为爱女选一个女婿,他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王导是王羲之的伯父。郗鉴听说王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大家到了以后,管家一数,少了一个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看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选女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选女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把女儿嫁给了他。“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就听说的。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皮清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当然了,这些小故事都是一些典故轶事。王羲之能够名扬千古,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用尽方法找到真迹,在唐太宗死后将它一同陪葬,收入昭陵。《兰亭序》被历代书法家临摹,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最好的摹本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叫"神龙本"。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6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chuò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曲水流觞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曲水流觞又是什么呢?相当于是一个小游戏,参加聚会的人列坐在小溪旁,由书童将盛满酒的觞放入溪水中随水而动,觞在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缓慢前行,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就要罚酒三杯。

喝酒赋诗完了以后,王羲之的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我等后辈书法爱好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话说在王羲之写《兰亭序》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当王羲之等人在聚会完了以后的第二天早晨,王羲之酒醒之后,看到小儿子王献之正在挥毫,他便走过去,只见王献之正在临摹一幅洋洋洒洒的行文。王羲之眼睛扫了一眼那张纸,心里一震拿起细看,竟然是一幅绝妙的书法行楷,书法的风格看着很眼熟,却有着一股说不出的风骨在其中,妙!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出色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忙问是谁的字。

王献之很奇怪的看着父亲,说这就是你自己写的啊。

王羲之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仔细看,果然是自己的书法,可是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十分得意,看来自己的书法又到了更高的境界了。

王羲之意犹未尽,当即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王羲之哈哈大笑,将重新书写的几幅字全部撕掉,昂首而去。他知道,《兰亭序一文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兰亭集会两年之后,王羲之就把他在《兰亭集序》中抒发的人生哲学付诸实现。他在父母的墓前发下毒誓,再也不做官了。辞官之后的王羲之,带着家眷退隐田园。但他到底退隐何处?《晋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归隐山林,从而留下了一桩历史公案。 

附《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142610.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niuniuniuniu
上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上午10: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