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共同创办人Vitalik Buterin于1/23发表文章,深入探讨L1与L2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强调技术与社会层面的协同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以太坊的愿景:技术与社会创新的结合
Vitalik在文章中指出,以太坊的成功不仅来自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来自于社会技术的创新:这是一场关于协作与去中心化的社会实验。
他引用政治哲学家Ahmed Gatnash的观察,描述了以太坊社群在去中心化治理上的独特氛围:一个充满合作、远离传统权力结构的世界。这样的社会架构,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让以太坊在过去十年间成为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生态系统。
十年积累:以太坊已彰显实用性,L2功不可没
Vitalik特别强调,以太坊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它更是一个能够实现实际价值的生态系统。例如,数百万人使用ETH和稳定币作为储蓄工具和支付手段;ENS(以太坊域名服务)作为DNS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运作良好;而DeFi(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则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收益的低风险资产选择。
相比五年前,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显著提升,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得DeFi等应用得以在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中推广。L2技术的成熟功不可没,它有效减轻了L1的压力,让以太坊能够处理更多交易,同时保持低成本。
L2技术崛起:解决以太坊扩展挑战的关键
L2的快速进展
文章中指出,当前L2协议已从2019年的初步实验进化为2025年的成熟技术,其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以太坊交易容量的17倍增长,还有效降低了用户支付的交易费用,为DeFi平台、社交网络和预测市场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挑战一:扩展的规模限制
目前以太坊的资料存储空间仅能勉强满足现有需求,而未来更多用例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这一挑战。Vitalik建议,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速提升L1的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增加「blob」(区块内的数据存储单位)的数量。
挑战二:L2的异质性问题
由于每个L2协议由不同团队开发,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缺乏统一,导致开发者和用户在跨L2应用中的体验不一致。这种互操作性问题需要通过标准化措施来解决。
扩展路径:从技术到标准的多管齐下
加速L1升级:更多「blob」,更高效率
以太坊目前已透过EIP-4844升级实现每插槽(slot)3个blob的数据容量,支持每秒约210笔交易。未来随着PeerDAS和2D采样技术的引入,blob数量将进一步提升,有望实现每秒10万笔交易。Vitalik强调,应优先处理与blob相关的升级,并允许验证者动态调整blob目标,以加速技术迭代。
加强L2的安全性
目前,许多L2仍依赖过渡性措施(如:多重签名)来保障安全,这需要通过更强大的证明系统来改善。Vitalik提出两条路径:
-
采用多证明者(multi-provers)架构并结合形式化验证。
-
开发「原生rollup」技术,直接将证明系统整合到以太坊协议层中。
提升互操作性与用户体验
为解决L2之间的互操作性挑战,以太坊需要实现标准化。这包括统一的跨链地址系统(如:ERC-3770)、去信任的跨链桥协议,以及更快的资产存取速度。目标是让使用不同L2的体验如同操作单一区块链。
经济模式演进:ETH的价值定位
随着L2的普及,Vitalik认为以太坊应确保ETH作为生态系统核心资产的价值不被稀释。他建议:
-
推动ETH作为整个L1和L2经济的主要资产,例如在L2交易中燃烧ETH,或用于支持生态系统的公共产品。
-
提升blob交易数量,并将其作为潜在的收入来源。
-
在不影响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探索基于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的收入模式。
以太坊的下一步
Vitalik对以太坊扩展战略提出了清晰的规划,同时也对开发者、社群和ETH持有者提出了行动呼吁。他强调,技术升级与社群协作是实现以太坊愿景的关键。
从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到更安全的L2技术,再到ETH经济模式的优化,未来的以太坊正在向更自由和开放的世界迈进。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整个生态系统共同努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这场去中心化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1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