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基发行降温,蛇年能否逆势布局?

一度火热的中证A500指数基金,开年以来有所降温。

截至春节前,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5年以来一共有16只(不同份额合并统计)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成立,其中只有5只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元,其余11只规模均不足10亿元,甚至还有基金募集规模1亿元出头。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获悉,中证A500指数发行的降温,和资金热情、市场行情有关。

最早布局的中证A500产品成立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但净值涨幅并不明显,甚至有相当部分基金的净值目前仍处于1元以下。但另一方面,中证A500基金目前依然延续扩容态势。业内人士持有的,是基于对蛇年春节市场乐观预期的逆势布局思维。

年初成立的中证A500基金规模普遍偏小

具体看,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于1月22日成立,将于2月7日开始上市交易。该基金成立规模为4.75亿元,获3137户有效认购。此外,中加基金1月25日公告显示,中加中证A500发起式指数增强基金于1月24日成立,募集期内(1月2日至1月22日)募集了1.68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983户。于1月24日成立的汇安中证A500指数基金,募集规模为2.23亿元,获1496户有效认购,募集期间为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1月21日。兴业中证A500指数增强成立于1月23日,从1月8日到1月21日一共募集了2.93亿元,获3192户有效认购。即便是广发基金这样的头部公募,旗下成立于1月17日的中证A500增强基金规模也只有4.33亿元。

此外,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在1月里成立的中证A500相关基金,规模比前述几家公司的稍微大些,在5亿至8亿元之间。其中,富国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获得1.45万户有效认购,但成立规模也只有7.5亿元。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则发现成立时间早的产品规模往往会更大些。具体看,5只募集规模超10亿元的产品,有4只是成立于1月20日之前。比如,成立于1月9日的融通中证A500ETF规模为10.68亿元,成立于1月14日的中金中证A500ETF规模则接近20亿元,是16只产品中规模最大一只。此外,成立于1月17日的长城中证A500指数基金,规模也有17.95亿元。

即便如此,中证A500增量基金的发行仍在持续进行中。比如,浦银安盛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将于2月13日起发行,鹏扬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则于2月5日起发行。宏利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将于2月17日起发售。

此外,从产品申报端看,中证A500的扩容仍在继续。证监会官网显示,2025年以来一共有9只中证A500基金申报。

其中,长盛基金于1月24日上报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于1月21日上报的,同样是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中金基金在1月20日申报的,是跟踪中证A500ETF的联接基金。兴业基金于1月14日上报的,是中证A500的普通指数基金。更早之前,还有创金合信基金上报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

市场行情和资金热情是关键影响因素

包括长盛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新进基金公司在内,截至目前布局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的基金公司,已达到了65家。此外,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目前基金公司发行的中证A500指数产品数量(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已达到135多只。

这其中,不少基金公司存在“一鸟多吃”现象,即同时布局了不同类型的中证A500指数基金。比如,博时基金于1月10日申报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此前已成立了中证A500ETF和对应的联接基金。富国基金目前成立的有中证A500ETF、ETF联接基金、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中欧基金布局了中证A500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招商基金布局了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还有基金公司实现了“全布局”(包括中证A500ETF、ETF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四大类)。

“中证A500指数基金热潮始于2024年9月,各大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呼应了大力发展权益基金的趋势。但从2024年底至今的情况来看,随着布局产品增加和市场行情持续震荡,资金对中证A500的热情有所下降。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和有效持有人户数有所减少。”华南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

此外,华南一家公募品牌总监对券商中国记者称,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发行应综合考虑行情、需求等各方面情况,但这类决策一般是由高层决定,产品和营销部门配合落地。从目前情况来看,个别公司存在“先发出来再说”的心理,还有个别公司“贪多求全”,这种为发行而发行的情况值得注意。

此外,北方一位公募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中证A500指数发行的降温,还和市场行情有关系。最早布局的中证A500产品成立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但净值涨幅并不明显,甚至有相当部分基金的净值目前仍处于1元以下。“从我观察来看,目前仍有基金公司在持续上报或发行。市场低位时基金发行一般不容易,但如果春节后市场行情能起来,可能会是很好的逆势布局。”

蛇年行情依然可期

实际上,持有上述北方公募人士观点的不在少数,从各大公募春节前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行情展望来看,普遍显露出了乐观态度。

博时基金预计,春节后,随着流动性改善、投资者重新加仓,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两会临近市场风险偏好有望重新升温。

在具体板块上,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周蔚文提及两大领域机会:

一是产业趋势机会,主要是科技,而科技领域的核心在于AI。他认为,此次AI浪潮堪比20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变革。尽管中国芯片产业仍在突破技术瓶颈中,但近期国内众多大模型已取得显著突破,表明中国在AI赛道并未明显掉队。AI产业链中的硬件和应用层面均蕴含丰富机会。如硬件方面的光模块、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手机、AI PC、AI眼镜等;软件方面的AI在教育、广告、游戏等领域的应用。

二是中长期价值性机会——红利。红利板块在过去两年表现良好,许多红利股票业绩稳定,分红率可达四五个百分点以上,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具有较高吸引力,有望抵御通胀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此外,还会有一些兼顾趋势与价值的机会。随着资产价格趋稳、政策刺激力度加大以及企业补库存,经济有望进一步增长。在此过程中,“顺周期”龙头企业将迎来投资契机,这些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力强,价格被低估,兼具趋势上升和价值回归的潜力。

消费方面,华商甄选回报混合、华商消费行业股票基金经理崔志鹏表示,当前消费行业预期和估值整体或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有望企稳恢复,比较重视部分以旧换新等政策发力相关行业的EPS上修空间,同时也将持续关注部分消费新产品新模式的长期机会与餐饮链、人力资源等顺周期弹性方向的右侧机会;外需方面,贸易政策和海外需求虽有不确定性,但长期增长空间仍然较大,继续看好品牌消费出海的投资机会,将重点关注海外需求稳定、国内供应链比较领先的行业与公司。“消费是勤能补拙的行业,要努力保持行业的敏感度,克服市场噪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调研验证和深挖个股,身体力行争取为持有人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责编:林根

校对:祝甜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11823.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15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