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蛇年首个工作日(2月5日),经济大省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记者发现,广东、浙江等多个经济大省均强调“抓产业”,力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安徽等地则对科技创新着墨颇多,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总体上看,各地“新春第一会”进一步明确了蛇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充分彰显“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资协会专家决策委员会主席吕建中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之计在于春,各省(市)“新春第一会”主要聚焦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打造开放和谐规范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催生经济活力等主题。各地“新春第一会”展现了务实担当、真抓实干的作风,传递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信心。可以看出,各地将应对现实挑战与前瞻未来增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商业变革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江苏省委、省政府2月5日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建好基础科学中心,用好各类科研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要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扣“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握未来产业靠技术驱动、靠场景牵引的特征,选准赛道,推动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加快落地、裂变为产业。
安徽“新春第一会”明确了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等方向。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表示,安徽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区”,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难题上担当作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闯出新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要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长城战略咨询总经理陈文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新春第一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既是对过往安徽依托科技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一种肯定和延续,更是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现安徽经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预计今年安徽发展将呈现一系列亮点,例如,未来产业新赛道如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将实现大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将继续提升。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月5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广东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要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浙江省委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召开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要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强力推进“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强省,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开局之年。常言道“人勤春来早”,经济大省密集召开“新春第一会”,定目标、谋新篇,鼓舞着全社会奋楫扬帆、实干奋进,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1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