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引爆超级赛道。
今日,港股医药股集体逆势走强,其中,歌礼制药-B盘中一度暴涨超36%,腾盛博药-B盘中最高涨超32%,昭衍新药一度涨超26%。消息面上,国务院办公厅19日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优化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可预期性。
与此同时,歌礼制药发布的一则利好公告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歌礼制药19日发布公告,宣布其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的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取得积极期中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I+医疗”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多家券商机构认为,AI在药物研发、辅助诊断、医疗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价值被低估,2025年“AI+医疗”或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逆势爆发
2月20日,港股医药股集体逆势走强,其中,歌礼制药-B盘中一度暴涨超36%,腾盛博药-B盘中最高涨超32%,昭衍新药一度涨超26%,泰格医药一度涨超15%,华昊中天医药-B涨超13%,华润医疗、景泰控股- P、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等港股跟涨。
消息方面,昨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加快省级试点方案、质量监管方案审核,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优化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可预期性。
与此同时,歌礼制药发布的一则利好公告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2月19日,歌礼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其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的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取得积极期中结果。
在MAD队列2中,经过28天的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肥胖症患者的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6.3%。而在MAD队列1中,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4.3%。
相较之下,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体重相对基线仅下降0.1%。
该研究由三个队列组成,每个队列各有8名患者服用ASC30或安慰剂,研究显示ASC30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良好,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所有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此外,ASC30的平均每日剂量在MAD队列1为9.25毫克,在MAD队列2为18毫克。公司将于未来的医学会议上展示详细结果。
歌礼制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对外表示,“Ib期MAD研究的期中结果展现了ASC30成为治疗肥胖症患者的同类最佳药物的潜质,对此我们非常激动。作为一种小分子药物,如获批,ASC30有望为患者提供每日一次口服和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两种给药选择。”
歌礼制药在公告中强调,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体(GLP-1R)激动剂。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期中结果中,最受关注的是歌礼制药的ASC30的给药方式和周期,皮下注射一个月仅一次展现了其超过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替尔泊肽一周一次的便利性,若是临床试验顺利成功上市,减重药物市场或将迎来一个重磅品种。
但需要注意的是,ASC30目前尚处于Ib期,后续仍需要进一步推进临床Ⅱ期和Ⅲ期,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回到市场层面,今年以来,歌礼制药持续受到市场资金追捧,截至2月20日收盘,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13.95%,最新股价相较于去年8月低点,累计涨幅更是高达747%。
AI引爆
回到市场层面,今年以来,歌礼制药便受到市场资金追捧,截至发稿,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14%,最新股价相较于去年8月低点,累计涨幅更是高达749%。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高质量的研发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创新药械在国内的商业化放量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对外BD的收益以及潜在的海外商业化收益会是板块持续的增长动力,持续看好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和出海潜力的公司。医药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变革期,AI将改变药物研发、医学影像、多组学诊断、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华安证券研报称,AI技术的快速推进,在应用端的落地场景引发市场的热烈思考,医疗体检、医疗检测检验、医疗服务、医药研发有落地场景的细分领域个股表现不俗。AI在医药板块的落地或将会是2025年全年的投资机会,将会在辅助诊断和临床决策、研发、机器人/设备、大健康管理等方面会持续深挖。
信达证券测算,AI技术可将药物研发成本降低40%、周期缩短60%。
随着DeepSeek在AI领域热度上升,相关医疗企业也批量官宣接入AI大模型。据长城国瑞证券研报,目前已有超过 30 家医疗大健康相关公司宣布加速整合DeepSeek 技术,覆盖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临床信息辅助、慢病管理、医学影像分析、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市场规模方面,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 AI 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亿元,2023~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1%。
中邮证券认为,“AI+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5%,行业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
因此,市场预期,AI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共振下,相关赛道将持续受益。
中邮证券研报称,政策面上,国内宏观政策利好AI制药,医疗AI三类证审批加速。“AI+医疗”相对传统医药研发优势显著,在算法+数据+临床场景闭环构建护城河,“AI+医疗”细分板块享受估值溢价。
高盛在近期发布的关于中国医疗保健领域生物科技投资价值的深度分析报告中,也持续看好中国的领先生物科技公司,预计数家头部企业将在强劲的销售增长和严格的支出控制下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在2025/2026年实现收支平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1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