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过重大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由此酿成众多祸及人类的惨剧,如著名的“八大公害”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种种迹象表明,环境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活动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辟专栏刊发“全球重大生态环境污染事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镜鉴与启示。
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但由于当时比利时政府过度关注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1930年12月1—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发生了以二氧化硫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惨案。这次大气污染事件因伤害之大、范围之广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成为后来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经典案例。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回顾
比利时在沿着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建有一个工业区,河谷两侧山高约90米,工业区内企业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之中。当时在河谷中分布很多重型工厂,包括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3个炼锌厂,还有炼焦、电力、硫酸、化肥工厂及石灰窑炉。所有这些企业几乎都是高污染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工业气体。1930年12月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第三天开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死亡63人,而且都是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多倍。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其中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同期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原因
现在来看,这次烟雾事件主要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过度排放,人们对大气污染认识不足等,加之地形和气候是本次烟雾事件的自然原因。
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过度排放是本次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由于这次烟雾事件在之前无例可查,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还不能立刻确定致害物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氟化物,有人认为是硫的氧化物,说法不一。之后,又对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进行了研究分析,排除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致害的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占很大的比重。比利时日常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家庭用煤,本次事件的二氧化硫来源于工业区内企业的气体排放。事件中的死者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为什么二氧化硫会致人死亡?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黏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对大气污染认识不足是本次烟雾事件的重要原因。本次事件以前,很少有人认为大气污染会造成人类的死亡。因为在以前的经验中,没有大气污染致人死亡的案例。该地区过去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但为时都很短,后果不严重。如1911年的发病情况和这次相似,但没有造成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大气污染危害被掩盖了。由于对大气污染认识的不足,工业区内的企业没有严格控制大气排放物,这些企业从思想意识到规章制度都明显缺位。由此才导致本次烟雾事件的爆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当天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山谷如同一口大锅,逆温层如同一个锅盖,两者叠加在一起,把二氧化硫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滞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工业区内的民众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最终酿成惨祸。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影响
本次烟雾事件发生之后,比利时政府吸取经验教训,促使比利时出台《反对大气污染法》,使比利时的大气污染防治更加规范化。同时比利时政府鼓励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在供暖方式上采用天然气绿色能源来代替煤炭等化石能源。
促使比利时出台《反对大气污染法》。事件发生之后,比利时出台了《反对大气污染法》,以使大气污染防治有法可依。作为欧盟国家,比利时大部分环境法都是欧盟层面的,因此也受到欧盟一系列减排规定的约束。具体到法律执行层面,比利时分为3个大区:弗拉芒、瓦隆和布鲁塞尔。由于在中央层面没有统一的比利时环境部,各区在环境事务方面几乎具有绝对的权力,除了负责履行欧盟制定的一系列减排规定,同时也在欧盟法律的框架下制定区域内相关法规。比利时跨区环境合作署则在必要时起到区域间协调作用。一旦出现空气污染预警信号,跨区环境合作署将启动区域间协议,三大区各自采取具体措施来减少污染。
随着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和相关治理措施的推进,比利时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大减少,对改善夏季臭氧高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资料显示,比利时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自1990年以来逐年减少,空气质量也随之大大改善,有力保障了比利时的良好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这话不幸言中。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这也说明造成以后各次烟雾事件的某些因素是具有共同性的。
鼓励公共交通,改变供暖方式。汽车尾气排放也是二氧化硫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这次事件,比利时政府由此及彼,痛下决心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全方位解决二氧化硫污染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机动车进行限制,减少私家车数量,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实行免费的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室内供暖是二氧化硫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比利时政府决定减少公共建筑供暖,由燃烧煤取暖逐渐过渡到燃烧天然气取暖,采用绿色能源。如今,比利时的自然环境大有改观。首都布鲁塞尔约161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绿地面积几乎占到了一半,是欧洲最“绿”的首都之一。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启示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确保大气环境安全,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进程,在法律的层面上保障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绿色交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蓝天。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进程。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降低类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已有一些法律法规,在法律的层面上保障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比如1988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根据大气治理情况进行第二次修订,大气排放已经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强调“2+26”个城市区域间的联防联控,还出台了各种相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比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确保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
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大气环境污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对大气对人的生命健康影响重视不够。保护大气环境,应该培养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危害后果。一方面,要增加与环境保护内容相关的宣传渠道,例如广告、海报、新媒体等,提高社会环保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公众身体力行地乘坐公共交通等,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践行者。
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据资料显示,机动车排放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我国近年来通过多元投入、限期淘汰等政策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多建地铁,增加公交线路,增开公交班次,实行汽车单双号限行,强化柴油货车限期淘汰,例如现在把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列入淘汰名单。以上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发展绿色交通是有效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可以说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