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至9月
是菌菇类植物生长的旺季
遗憾的是
这个季节
也是人们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高发季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作红与蘑菇打了27年交道,他研究蘑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老百姓误食毒蘑菇。昨日,记者采访陈作红时,他带领3名研究生刚刚结束在常德石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菌类标本采集工作。
“去年,我省发生了500多例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陈作红说,湖南多地老百姓有采食野生蘑菇的(xi)惯,但是一些有毒的野生蘑菇和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长得很像,生长的时间、地点也一样,很难区分开来。
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可食用蘑菇,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避免野生蘑菇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采食。
湖南9地野生蘑菇中毒高发
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5月17日定为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教育引导群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今年5月17日,有关部门发布了《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从地图来看,长沙县、湘潭县、祁东县、祁阳市、零陵区、道县、新宁县、凤凰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9个县(市、区)被列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区。
在邵阳、永州等多山地区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似乎可以理解
为什么长株潭地区也高发呢?
陈作红苦笑说:“这跟一个地方的饮食(xi)惯有关,长株潭跟邵阳、永州地区的老百姓什么菌子都敢吃。”而在湖南的湘西地区,当地老百姓只采食松乳菇,因此,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1朵灰花纹鹅膏即可导致死亡
“1朵灰花纹鹅膏(野生毒蘑菇)就能毒死1个成年人。”据陈作红介绍,野生蘑菇中毒者以60岁左右的老人居多,因为他们喜(xi)欢吃野生蘑菇,而且迷信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判断,以致误采误食毒蘑菇。
在湖南,主要致死的毒蘑菇中毒类型分为3种,即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一朵或几朵毒蘑菇即可导致死亡。
急性肝损型: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四期:
①潜伏期(6小时至12小时):进食后无明显不适;
②急性胃肠炎期(6小时至48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③假愈期(48小时至72小时):症状消失,近似康复,指标却在恶化;
④内脏器损害期:再次出现腹痛、血便、黄疸、肝脾大、肝衰等。
造成急性肝损型的蘑菇主要有: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条盖盔孢伞、肉褐鳞环柄菇等。
其中,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这两种野生蘑菇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具有剧毒鹅膏的三个特征,即“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因一黑一白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其中灰花纹鹅膏1朵即可毒死1个成年人。
条盖盔孢伞:黄褐色,中央稍下陷,且具有小乳突,菌盖具有明显辐射状沟条。菌柄顶部黄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深,基部黑褐色,常生于腐殖质或者腐木上。
肉褐鳞环柄菇:菌盖直径3至6厘米,初期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白色、粉肉色至粉褐色,有近同心环状排列的褐色鳞片。菌肉薄,白色,菌褶离生,白色至乳白色,较稀,不等长。菌柄长3至6厘米,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以下具鳞片,无明显菌环,只具有一个像菌环似的膜质区。
急性肾衰竭型:潜伏期8~12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1天至4天出现肝肾损害,如肝酶升高、少尿无尿等。造成急性肾衰竭型的蘑菇有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等。
假褐云斑鹅膏:菌盖直径6~15厘米,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浅杯状。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欧式鹅膏:菌盖直径4~8厘米,纯白色至米白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反卷纤毛状或绒毛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菌环上位,白色。菌托浅杯状,白色。常生于阔叶林、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横纹肌溶解型:发病潜伏期为10分钟至1小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血尿或酱油色尿,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省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蘑菇种类主要为:亚稀褶红菇等。
识别有毒蘑菇
湖南发布“红黄绿灯”警示
在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会上,陈作红等专家进行了科普宣传讲座,并发布“红黄绿灯”蘑菇警示:
红灯蘑菇(容易致死):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亚稀褶红菇等。
黄灯蘑菇(不致死,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等。
绿灯蘑菇(可食的种类):寒菌或枞菌(松乳菇,包括红汁乳菇、鲜艳乳菇)等。
所以,大家在采摘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只有绿灯蘑菇才可以放心食用。
需要小心的
“黄灯”蘑菇
相比红灯蘑菇,黄灯蘑菇的杀伤力较小,不致死,但也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的,需要小心避免食用。
胃肠炎型:大多数在食用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电解质流失。我省引起胃肠症状的蘑菇种类:大青褶伞、日本红菇。
神经精神型:通常在食用后10至30分钟发病,表现为多涎、流泪、出汗、心动过缓、瞳孔缩小、视物模糊、腹痛、腹泻、呕吐等毒蕈碱症状或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等异恶唑中毒表现。我省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蘑菇种类: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了,该怎么办?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护人员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②在等待医护人员救治时,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③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其脱水导致休克;
④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⑤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民间鉴别毒蘑菇方法不靠谱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事实上,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误区2: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误区3: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不会死。
误区4: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5: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地方的蘑菇无毒
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不是绝对相关,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稀褶红菇好吃 亚稀褶红菇剧毒
专家提醒,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
要说7至9月谁最难分辨,那就是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
湖南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专家表示,作为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亚稀褶红菇的外形与我省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老百姓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
△亚稀褶红菇
据介绍,亚稀褶红菇的致死毒素为一种名为环丙-2-烯羧酸的物质,该毒素能引起横纹肌溶解。老百姓误食亚稀褶红菇后,1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发病,初期症状为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24小时后毒素进入机体,产生更严重的肌肉溶解及器官损害,即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症状:肌肉疼痛、乏力、少尿或无尿、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数千乃至数十万单位每升)等。
亚稀褶红菇的菌盖表面、菌柄呈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肉、菌褶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盖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体中等大小;菌褶厚,常与菌柄相连,脆而易碎。
亚稀褶红菇的长相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别看它们形态长得像,论毒性:一个魔鬼(致死),一个天使(可食)。
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最大的区别是: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完全干燥后变为黑色;亚稀褶红菇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为黑色,至少部分菌褶是不会变为黑色的。
稀褶红菇好吃,亚稀褶红菇却是剧毒,一字之差,美味可能就成了毒药,食用前请谨慎分辨。
来源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杨云龙 通讯员 肖智丽 刘明月实(xi)生 吴博萱
来源: 长沙晚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2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