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东北地区划分了19个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抗战时期,东北地区为何会出现19个省?如何变成如今东三省的?

东北地区如今有黑吉辽三个省,但是在近代历史上,东北地区变化十分的频繁,先后经历过:东三省、东四省、东十四省、东十九省、东九省、东六省等。那么在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东北地区为何会出现19个省。

东北地区最初没有行政区划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是延伸到辽东半岛的,也就是到辽宁地区,而黑龙江和吉林省是在后来才出现的,那里一直都是游牧民族的地方,一直到清军入关,当时的清军已经控制了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所以才解决了游牧民族不南下的这个问题,而清军入关后,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全国划分成了18个行省。

但是在当时的东北。蒙古和西北地区是没有行政的,所以出现了后来一系列的问题,在那里只有镇守将军,他们都是军政合一的,这些将军没有行政官员,在康乾盛世的时候是没事的,但是到了清末,一系列的问题都诞生了,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问题更加的严峻。北方的沙俄和东方的日本一直在视眈眈,把目光对准了东北地区。

1907年的时候,请政府才在东北实行了行省制度,最开始的时候是东三省:黑龙江、吉林和奉天。这一模式一直使用到1928年北伐战争开始。1928年北伐结束,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而当时为了巩固北方的安全,于是民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热河省。绥远省、宁夏省和察哈尔省。其中热河省就在如今的东北地区。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接下来发生了热河抗战,1933年热河沦陷。

40年代东北地区的变化十分频繁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扶持了伪满洲政府,溥仪重新出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伪满洲国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新的行政区划,1934年的时候,当时的东北有了14个省,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当时东北地区有19个省,这是东北地区省份最多的时候,但是这些省的面积十分的小,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伪满洲国统治。

这种情况属于特殊情况,是日本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而在东北地区实行的一种办法,抗战胜利后,我国才开始考虑东北地区的区划问题,而19个省也重新整合,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当时的东北地区有9个省。而到了东北地区被全面解放后,东北地区又出现了6个省:黑龙江、吉林、辽东、热河、松江、辽西。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几年,在50年代初期,当时松江省被撤销,和黑龙江合并,接着就是辽西和辽东合并成为辽宁省,1955年热河省被撤销,于是东北地区恢复了东三省的状态。而从1907到1955年,这48年的时间后,东北地区才重新回到了东北三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50698.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niuniuniuniu
上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