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罗马斗兽场的电影

关于古罗马的电影 看到古罗马斗兽场的沸腾,我好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史诗片代表作

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汉唐部分是比较热衷的,毕竟,其他国家对于中国人的称呼,最多的便是“汉人”或是“唐人”,而这种认识,或许一大部分来源于,汉朝和唐朝的空前强盛对于周边乃至延伸到中国之外遥远国度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影响来源于精美物品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播。而西方人,尤其是处在欧洲这个版图的人,大抵热衷的恐怕是古代罗马,那个曾经一度横跨亚欧非的古罗马大帝国,总是在传说与正史之中纠缠不休,于是,古罗马永远是充满神秘色彩,让人向往无比,且对于后世来说也是影响极深。古代罗马的影响来源于刀剑战马踏过后的征服。于是,那些个西方的导演们,纷纷把镜头对准神秘的古罗马时期,试图还原或是解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只是,在这些个不同的理解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传达出与征服或是反抗有关的味道,而这种征服伴随着的是对别国的侵略,所以,古罗马历史并非是光明的,它的出现同时伴随着阴暗。当雷德利·斯科特带着他的作品《角斗士》突然杀出来时,所有人第一时间的反映,都在惊叹于它史诗般的拍摄手法以及恢宏的战斗场面,而其中裹挟着的尚武精神自始至终,这种张扬的个性并没有因为主题中蕴含着向往和平的意思而消减几分,反而暴露出其不可言喻的小心思。1作为第73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和最佳视觉效果五项大奖的获得者,《角斗士》无疑是成功的,它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部分认可,只是,在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后,并没有获得该奖项,这可能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毕竟,当把《角斗士》中的刀剑冷兵器换成现代枪炮的话,这部电影很显然就成了标准的爆米花式的好莱坞大片,只是,他们在《角斗士》这部电影中包裹上了古罗马的外衣,用英雄的悲剧去诉说向往和平与民主的情怀,不过,这种带有典型的救赎意味的说教,很显然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在电影中,那个始终跟随大将军马克西姆斯一起在角斗场厮杀的黑人,从出场开始,到最后结尾亲手把马克西姆斯妻儿的木雕埋入土中,虽然是配角,却也是分量极重的配角,而他是黑人的身份,这就更加强调出,在美国电影中,平等必须是不受肤色阻碍的,也许,这种强调,仅仅是在电影中比较重要吧。《角斗士》的故事开始于古罗马征服战争的最后一场,也就是与日耳曼人的丛林战,这一战的成败,关系着古罗马版图的完整性,以及为结束帝国走向民主埋下伏笔,毕竟,老国王已经厌倦了战争,而他所期盼的,就是能够在自己手上结束长期的混战。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侵略总归是侵略,即使,有很多冠冕堂皇的说辞,终究不属于正义的行为。《角斗士》整体的框架是建立在复仇之上的,可是,其内核却回归于救赎之中。老国王想要让位给将军马克西姆斯,可是,被他的儿子康莫度斯捷足先登,杀父后,又灭了马克西姆斯全家,从此,一个将军被迫沦为一个奴隶,而从奴隶又摇身一变成了角斗士。当所有人奔着复仇情节去看的时候,《角斗士》却偏偏不说复仇,而是说的是救赎,这种救赎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于家庭的救赎,一层是对于国家的救赎,而马克西姆斯正是徘徊在这两者之间,征战在角斗场。有个小细节,每次无论是在战场还是角斗场,马克西姆斯战斗前,总会往手上涂抹一层地上的灰土,这里的意思也很明确,身上的灰尘容易洗掉,刀剑上的血性永远无法抹去。你看,这里导演还是给男主放上了浓浓的自我救赎的味道。导演很懂得观众的心思,一个英雄总不能仅仅是为个人活着,而一个帝国总不能仅仅是为一个国王而存在着,于是,导演就按照这个路数,让马克西姆斯手持刀剑,怒吼的站在角斗场,与邪恶的国王康莫度斯展开单挑。结果可想而知,英雄战胜邪恶,而英雄也在完成一系列救赎行为之后,安然的死去,只是,导演并没有接着往下再叙述,因为,他知道,马克西姆斯让古罗马属于人民的这句话是一句空话,而这个只是理想主义的悲剧。不然,古罗马也不会最终四分五裂,而落入灭亡的下场。2《角斗士》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它与《勇敢的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角斗士》中的反抗,更加带有了古典英雄浪漫主义和悲剧于一身的色彩,毕竟,它的故事发生在国家内部。好人与坏人总是那么明显,而邪恶与正义自始至终的对立,所以,《角斗士》中的故事并不怎么新奇,而故事之外的内涵却值得思考。作为一直崇尚民主的西方国家来说,他们的电影中,民主与自由从来没有缺席过,即使,把背景放在了奴隶制的古罗马社会,这也并不影响他们潜移默化价值观的传递。可能,奥斯卡的奖项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因为,它符合主流价值,可惜,究竟谁是野蛮人,谁是文明人,他们至今都没有搞清楚。《角斗士》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就像是一个西方传道士那般,游走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既要拿着沾满血腥味的剑去征服外邦,又要拿着老国王渴望民主的遗愿完成本国的彻底蜕变,于是,马克西姆斯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本来嘛,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理想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的故事,脱胎于历史,却绝大部分虚构了历史,把现代人对于征服与统治的理解放了进去,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们所传递出来的某种价值,只可惜,这种借助古代的外皮诉说今人价值观的套路,不能重复使用。毕竟,一次是新奇,两次是新奇,到了第三次那就成了反感。1995年,梅尔·吉布森带着《勇敢的心》让我们见识到了史诗般的古代战争巨制,2000年,雷德利·斯科特带着《角斗士》再一次掀起了观众对于这类史诗大片的观影热潮,后来,2005年,同样是雷德利·斯科特,他带着野心勃勃的《天国王朝》卷土重来,可惜,这一次,玩砸了。3西方擅长的古代战争史诗巨作,对于中国影视界来说并不适用,因为,西方的暴力是外在的,而东方的暴力是含蓄的,我们的征战是内部矛盾,他们的征战是外部征服。只是,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为何我们的电影界没有较为突出的古代史诗战争作品涌现呢?当然,抛开较为严格的门槛不说,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一般都是为了史诗而史诗,而西方一般都是为了某种价值观而史诗。借鉴一下西方的史诗大片,我要说的这种价值理念,并不是像他们那样纯粹是站在今人的角度,而是在挖掘历史的同时,尽可能的站在历史的角度,发现历史缝隙中值得崇尚的价值理念,然后,把这种价值理念合理的糅杂在影视剧中。场面的宏大固然重要,可是,为了场面而场面只是一种空架子,如果,可以把挖掘到的历史价值理念放进去,用价值理念驾驭战争,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毕竟,我们的历史,可比西方要长很多,总不能,一直没有自己的史诗片代表作吧?

古罗马斗兽场还原 关于古罗马斗兽场的电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58315.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上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