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美食 《欢乐中国年 地道山西味道》–年味 山西之(阳泉)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会形成不同的饮食(xi)惯。我的家乡阳泉作为三晋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山西饮食之乡。那么阳泉菜作为晋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西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走过岁月的袅袅炊烟,经过一代代阳泉人的传承发扬,异彩纷呈的美味佳肴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惊喜(xi)和福祉。比如颇具特色的阳泉美食过油肉、盂县桃仁月饼、枣糕等,引得食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先和大家聊聊过油肉 被誉为“山西家常第一菜”的过油肉,是厨师以前考级时必考的一道菜,在山西能与面食齐名。历史上,过油肉起源于明代的晋东名城平定,也就是如今阳泉的平定县,原来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中记载:“过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临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过油肉用料讲究、技术性强、色泽鲜亮、香酥软嫩,有其独特的风味,号称“三晋一味”。自古以来,阳泉平定就有东厨、西厨、公馆厨、饭馆厨、走事主厨之分。但无论哪个派别的厨师,对过油肉原料的选择和切配、火候的掌握、菜肴成形、器皿的选用,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很多从平定走出去的达官显贵、儒商富贾以能带一名专职的过油肉厨师为时尚。过油肉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无论是简餐还是宴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凡是山西菜馆,都少不了这道菜肴。我知道过油肉这道菜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吃的到,但是大部分大家吃的是蒜薹过油肉,阳泉这边是白菜过油肉 ,味道更佳偏鲜甜。接下来我还想和大家聊聊阳泉的盂县月饼,虽然月饼是八月十五才吃,但是我特别想给大家提前推荐一下历史悠久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盂县桃仁月饼工艺。盂县人食饼子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到了宋元时期,在外行军的盂县人把中原地区的饼子技艺带回故乡,运用当地的本土原料,制作出了有名的桃仁月饼。每年中秋,盂县的很多人家就会响起此起彼伏打月饼的“乒乓”声,大家忙里忙外,乐此不疲。盂县桃仁月饼的馅料主要由核桃、芝麻、白糖、红糖组成,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这也正是盂县桃仁月饼的灵魂所在。简单、直接,像极了淳朴的盂县人。我曾经在阳泉盂县拍了一期正宗的盂县月饼制作过程的视频,当时制作车间里都是刚打好的热气腾腾的月饼,配着那个热气去吃,那个滋味,简直绝了。很甜却不觉得腻口,反而觉得特别香,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 ,如果大家将来正好在八月十五期间来阳泉,一定要尝一尝它。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的盂县桃仁月饼凝结着浓浓深情和独特的家乡味道,早已伴随着盂县人的脚步,走遍全国各地、跨过大洋彼岸。对于许多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月饼早已不是简单的节日美食,而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味道,更是家和万事兴的殷殷期盼。在民间,特色美食往往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阳泉平定的枣糕也不例外。逢年过节重要的日子,阳泉人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枣糕,寓意着“步步高升、年年高”的美好愿景。相传最初枣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如今的阳泉平定枣糕,便是以古法传承,匠心制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手工特色美食。枣糕是用黄米面和枣做成的,做法虽然不算复杂,但很有技术含量。枣糕要好吃,关键是和面这一步,一般的老师傅经过几十载的摸索,才能掌握火候,拿捏好和面的“度”。太行山脉,碱性土地地质,日照时间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培育出了特有的粟米(大黄米)作为原料。泡黄米10至15天,每天用清水换一次,再将它磨成面粉,磨得越细口感越软糯黏。拌面蒸糕时,水温要控在35℃~40℃,缓缓地倒入面里拌均匀,轻轻地揉成絮状。再挑选色泽红艳、皮薄肉厚、香味浓郁的红枣洗净、煮熟,去核后均匀地平铺在面絮上,一层面一层枣,直至蒸熟。出锅后,将枣糕铲入瓷盆,用擀杖杵糕,加入白糖,将糖、面和枣充分融合后,这枣的甜味伴着黄米的香味就会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黄里透红、晶莹油亮、香味扑鼻,顾不得冒着热气儿的枣糕烫嘴,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黏软甜香,回味无穷。这些看似简单的传统小吃,却承载着无数阳泉人的回忆,蕴含着数不清的心血,被人们赋予太多的美好和希望,也成为游子们心底那浓浓的乡愁。过年期间给大家分享了这么多阳泉美食,不知道有没有馋到你呢?最后,诚邀您有空来“山城阳泉”逛逛,再次祝福大家健康平安,生活幸福!
山西大美阳泉迎盛会 大美山西之阳泉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6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