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画被倒挂77年

顾恺之代表作 一幅名画1900年被劫,百年后被截成四段,它的价值还在吗?

顾恺之 《女史箴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不少文物都被劫持到了国外,至今躺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归。1900年,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充满耻辱的一年,八国联军洗劫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成千上万件文物被劫往了海外。1902年秋,一个30多岁金发碧眼的男人走进了大英博物馆,说他要出售一幅中国古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仅以25英磅的价格卖出,实在太不可思议,这幅古画就是顾恺之的唐代摹本《女史箴图》(也有人说是隋代的)。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年少成名,又身出士族家庭,颇受上流社会的青睐。他最擅长的画是人物肖像,在他笔下的人物很写意,与周围的环境能融为一体,从而又突显出人物的内在精神,这幅《女史箴图》也不例外。可惜的是,我们无缘看到他的真本之作,现存摹本的《女史箴图》有两套,一套为宋人摹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套是唐人摹本,就是被劫往海外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这一套。那么这幅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又因何被后人捧为奇世之作?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首先要从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入手,然后再去看一幅画面的内容,最后再倾听一些专业的画作表现手法,那么基本一幅画也就理解得七七八八了。这幅画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来简要的作一下分析。创作背景这幅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属于二次创作,因为它是有底本的,但底本不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以文学形式呈现的。《女史箴图》脱胎于一篇《女史箴》的辞赋,这篇赋出自西晋文学家张华之手。张华是何许人也?大家知道西晋只有51年的国祚,八王之乱几乎耗尽了帝国的命脉。张华就是生活在晋武帝和晋惠帝时期的人物,在晋武帝时代得到重用,到了晋惠帝时代,由于皇帝痴傻,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篡夺。张华虽被委以重用,但对于贾南风扰乱朝政秩序的行为很不满。贾南风不仅奇丑无比,而且很能作妖。为了把持大权,在司马家族中尽是挑事,凭一己之力掘开了西晋灭亡的坟墓,引发了“八王之乱”。对于皇后扰乱后宫,挑拨君臣关系,妄想长期篡权的行为,张华自然是愤怒的,因此就写了这篇以历代先贤圣女的事迹为鉴戒的《女史箴》,以此来讽刺皇后贾南风,并告诫宫中女性。”女史”指的是古代宫中的女官名,也泛指宫廷妇女,”箴”则有规劝之意,后来演变为一种格言形式的文体,因此作品呈现的特点都相对短小精悍且押韵上口。《女史箴》在当时非常流行,被称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以上便是《女史箴》产生的时代背景。那么《女史箴图》呢?顾恺之生活的东晋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短短的61年,战争频发。东晋为了与北方政权抢地盘,先后发动了5次北伐,且都无功而返。战乱又加重了东晋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其处于不是叛乱就是在平叛的路上,杀戮事件屡见不鲜,那么这段时期文人志士在干什么呢?他们普遍都产生了一种厌世的情绪和避世的行为,于是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不拘一格的人才,比如“竹林七贤”,“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一心归隐避世的戴荃,还有就是以“才绝、画绝、痴绝”著称的顾恺之。顾恺之为了寻找一份安宁,选择了抱大腿的路线,他先后依附了三位权贵:桓温、殷仲堪和桓玄,作人家的幕僚,这个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该发资时一分不少,吃穿住不用愁,关键有大把的时间画画。所以,顾恺之在乱世中反而找寻到了内心的安宁,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女史箴图》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大家熟悉的《洛神赋图》等。那么《女史箴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且往下读,说不定你的审美一下就拔高了,气质也出众了,心胸也宽广了。《洛神赋图》局部茫茫造化,两仪既分; 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在帝庖牺,肇经天人; 爱始夫妇,以及君臣; 家道以正,王猷有伦。妇德尚柔,含章贞吉; 婉嫕淑慎,正位居室; 施衿结褵,虔恭中馈; 肃慎尔仪,式瞻清懿。樊姬感庄,不食鲜禽; 卫女矫恒,耳忘和音; 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夫岂无畏,知死不吝!班妾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 勿谓幽昧,灵监无象。 勿谓玄漠,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驩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雠。结恩而绝,职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兴。 靖恭自思,荣显所期。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女史箴》原文《列女仁智图》 局部画面内容《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一文的内容进行了绘画创作,原画有十二段,现存九段,分别是冯媛趋进、班姬辞撵、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裘以疑、微言荣辱、专宠不欢、静躬自思和女史思箴,而且每一段画面都配有对应《女史箴》的题字。实际上,这种形式和佛教中的的经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经变画,就是将佛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理解为用通俗的故事来演说佛经,在敦煌石窟中就绘制了大量的经变画,比如下面这幅 宋代观音经变,《女史箴图》也是如此。宋代观音经变画冯媛趋进“冯媛趋进”表现的是冯婕妤面对黑熊毫无惧色,勇敢解救汉元帝的故事。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站在她旁边手拿长戟的两位武士,他们面露惧色,一边朝着黑熊咒骂,一边用长戟刺向黑熊,而冯婕妤则是衣带飘飘,神情自若手无寸铁的立于熊前,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出冯婕妤的勇敢无畏为君分忧的精神。从此之后,汉元帝对冯婕妤甚为欣赏,她在后宫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仅次于皇后。冯媛挡熊的故事也成为后妃贤德的一段佳话。班姬辞撵“班姬辞撵”则是讲汉成帝和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细出名门又是个才女,在赵飞燕还没入宫前,汉成帝最为宠幸的后妃就是她。画面中她拒绝与成帝同车出行,以此提醒成帝要自律,防微杜渐。世事盛衰太阳里的乌鸦月亮里面有玉兔“世事盛衰”则是一段隐喻的故事,画面中日月悬于空中,天空下还有一位猎人正在张弓射击山上的猎物。这样的画面则需要结合《女史箴》的内容来理解: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画中的高山表现的是“崇犹尘积”,表示崇高的道德犹如尘土是一层层积累而成的,但在失去时也如同离弦的箭一样,速度奇快。天空中有太阳也有月亮,太阳里画了一只乌鸦,用以表现“日中则昃”。月亮里画了一只兔子,则用以表现“月满则微”,其意在表现万事万物莫不是盛极而衰。以此告诫后宫女性得宠时莫轻狂。(见上图局部图)从中也可看出,画面对于文字的解释是相当细腻的。“修容饰性”同样是一段隐喻故事,画面中一位女子正对着镜子给主人梳妆,而另一位主人则正在照镜子,两位主人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镜子亦是如此。画中只画了他们正在修其容,也就诠释出它的反面意义“莫知修其性”,以此来告诫后宫女性不要只打扮外表,内里也要修一修啊。同裘以疑人物局部图“同裘以疑”表现的是一对夫妻在床榻之上发生了口角。画中的男子匆匆穿好衣服,鞋子还没穿好就想离开,愤怒之余还不忘回头怒视床上的妻子。意在规劝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信任,否则每天呆在一起,也犹如远隔天涯。微言荣辱微言荣辱“微言荣辱”的画面表较温馨,表现出君王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的景象。画中人物有主有次,右下角的男女分别是君王和皇后,意思是皇后无嫉妒之心,那么小妾便可拉近君王,自然也就儿孙满堂了。这段画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画中人物在一片和谐氛围之下,很好的诠释了妻妾相处融洽对于封建帝王的意义。专宠不欢局部“专宠不欢”图中只画了两个人,一个是君王,另一个是妃嫔,君王在前行走,妃嫔在后,妃嫔想走上前去,结果却被君王拒绝了,以此来表现妃嫔不可以妄想一个人独享君王的宠爱,要做到“雨露均沾”的妇德要求。静躬自思“静躬自思”则更简单,只有一个席地而坐的女子,微微低头,作出一种沉思的样子,以画中人物的动态和神情来表现“靖恭自思,荣显所期”,以此劝诫宫中女子要时常“静躬自思”。女史思箴“女史思箴”一共画了三位女子,右边的女子是女史,手中执笔而书。迎面走来两位妃嫔,看到女史立马规矩了很多。因为在古代女史主要负责记录后宫妃嫔的言行,凡有言行举止不端有违妇德的行为,女史都可以当面训诫,所以有了“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以上就是画面表现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其解释,也有多种版本,不尽相同。总之,《女史箴图》通过塑造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情景,且有图有字,加以诠释,所以,后人也将它称为“后宫教科书”。春蚕吐丝描 画法表现手法顾恺之是“密体”画派的创始人,何谓“密体”?简言之,就是笔墨简练而意周,意思是构思精巧,线条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在这样的笔触下画出来的人物,都有一种飘逸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都是彩带飘飘,像神仙一样,仙气十足。因此,这种画法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高古游丝描,也可以叫春蚕吐丝描。我们细看上面这幅局部图,线条基本没有什么粗细变化,都呈弧线形,没有棱角式的转折,而且线条圆润找不到头,只有在结尾处由粗变细,以此来收尾,这是顾恺之在创作上的一大突破,所以在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传神写照除了在技法上的创新,顾恺之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艺术主张,即“传神写照”。要表现人物的妙处,通过面部表情可以达到传神的效果,特别是眼睛的表现力。它能暗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在精神,以及所思所想。这种绘画的主张也是由顾恺之开创的,从而使得后世的人物画走上了“神形兼备”的道路。我们重点看上面局部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特别通过眼神展现出了人物的内在活动。顾恺之将以上两种绘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女史箴图》中,使得每段画中的人物都变得活灵活现。综上所述,通过三个步骤,我们欣赏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现在再细看,是不是能找到点感觉了?被拦腰截断的《女史箴图》话说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一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转,画卷上留下了不同主人的印迹。在唐弘文官呆过,跟过宋徽宗,被乾隆欣赏过,画卷本身及装裱部分印满了宋、金、明、清的官方藏印,也有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印鉴。乾隆去世后,它被慈禧在后移至颐和园,然后就了本文开头的故事。2014年,大英博物馆将其截成了四段,然后采用了日式的装裱方式。他们的理由是采用此类装裱方法的画绢,表面不易造成皱痕和断裂。那些被裁断的部分多是明清藏家的题跋印章,剥离了这些印迹,便使这幅画失去了诸多历史性和故事性,甚至是它的传奇性,从而也使这幅古画大打折扣。总之,《女史箴图》作为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在绘画历史上的价值是永恒的。

千古名画被放大100倍 一幅名画被倒挂77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62090.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上一篇 2023年10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