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苏麻喇姑 康熙帝与苏麻喇姑的一世情缘
苏麻喇姑(约1612-1705年),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原来是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陪嫁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她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她通晓蒙满文字,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苏麻喇姑,因近年来众多清朝影视剧的热播为大众所知,剧中大多把她描述为康熙的恋人或知己。其实,康熙与苏麻喇姑之间的岁数要相差32岁。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感情远比影视剧中描述的要深厚的多。苏麻喇姑一,康熙帝幼时外出避痘《啸亭杂录》中《苏麻喇姑》一条记载说,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短短八字,意味深长,它所反映的情况,与当时玄烨所处客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清初,痘疹在中原北部地区流行,北京尤甚。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由于痘疹肆虐京城,不满两周岁的玄烨,当在此时被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雍正年间改为福佑寺)避痘;其长兄牛钮前已夭折。他直至福临病逝前不久,即他六七岁(顺治十六七年)出痘痊愈后,才重返皇宫。尚在襁褓中的皇子,独居紫禁城外,故照料之人责任重大。玄烨儿时的身边服待人员,最主要有两位,一是孝庄亲自挑选的乳母瓜尔佳氏,一是保姆朴氏。朴氏原是福临的乳母,因敬慎有加,深为孝庄满意,玄烨降生后,孝庄又命她来照料孙儿。瓜尔佳氏与朴氏都是善良、温厚的女性,她们对玄烨“殚心调护,夙夜殷勤”,抚视周详,提携备至。玄烨在她们的乳抱中长大,成为一代英主。二,苏麻喇姑担任康熙帝幼年的启蒙老师按理说,孝庄也可以让苏麻喇姑担当同朴氏一样的职任。可是,孝庄却没有这样做,原因何在?原来,在玄烨避痘期间,孝庄人在紫禁城,她难以每天驾幸孙儿避痘之所。既要对爱孙施行严格教育,又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所以,孝庄惟有派遣一位她最信赖,且有能力之人,每日前往玄烨居处,代替她对孙儿施教,而苏麻喇姑恰堪此任。孝庄没有让苏麻喇姑像朴氏等人那样,只在生活起居上照料玄烨,而是托付给她一副更重的担子,即充当小玄烨的启蒙老师。康熙帝为此,年已四旬开外的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奔波于慈宁宫与玄烨避痘所之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北长街上,无数次留下她的辛劳身影。苏麻喇姑辅导玄烨学(xi)满文,手把手地教他书写。康熙一朝,谕旨奏报,多书以满文。玄烨的满文字体舒展流畅,雍容大度,这是在苏麻喇姑的精心教诲下,从小(xi)练的结果。尽管苏麻喇姑本人的文墨字迹早已无存,但可以肯定,她的满文写得相当漂亮,玄烨的满文书法,受到她的较大影响。苏麻喇姑禀照孝庄的意图,对小玄烨进行培养教育,这使他受益终身。玄烨的良好(xi)惯、作风,大部分是在少儿时期养成。正是在避痘期间,由于苏麻喇姑的循循善诱,他产生了喜(xi)读书,爱钻研的志趣。可以说,在玄烨的幼年、童年时期,孝庄对他的启蒙教育,最初是通过苏麻喇姑而进行,孝庄将玄烨培育为杰出帝王的漫长历程,开端于苏麻喇姑的数年教诲。训迪玄烨,手教国书,是苏麻喇姑在此时期的首要职责。此外,关于玄烨的日常起居,饮食调理等方面,苏麻喇姑也会加以关照,随时将有关情况奏报孝庄,并将孝庄的旨意带给朴氏、瓜尔佳氏等人。苏麻喇姑对玄烨生活上的照料可能并不很多,但却处于一个相对更高的位置,即代表孝庄对朴氏等人进行督促指导,并就照料事宜,同内务府等处人员联系、磋商。少儿玄烨身心发育良好,为其后60余年的治国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这和他避痘期间,苏麻喇姑、朴氏、瓜尔佳氏等人鞠育佑护密不可分。碍于苏麻喇姑的身份,正史中对于上述情况从未提及,但是她曾辅导幼年玄烨学(xi)满文一事,却被传为佳话,直至嘉道时期,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礼亲王昭_将此事书于《啸亭杂录》中,为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字记载。孝庄皇后三、康熙帝尊称苏麻喇姑为“额娘”一份康熙年间内务府官员奏报宫内食用猪肉数额的清单上写道:“苏麻喇额涅格格、爱新之妈妈(妈妈即汉语中奶奶,爱新的身份不详。),猪肉各三斤”此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十月初二日,议政大臣、领待卫内大臣兼内务府总管马思喀等,就宫内外各项人员的口粮数额,向康熙帝奏报,其中也述及苏麻喇姑:“苏麻喇额涅妈妈、格格等八人,萨满一人……” 苏麻喇姑的上述不同称谓,为进一步考察她在宫中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额涅格格(eniye gege)”、“额涅妈妈(eniye mama)”,都是满语。“额涅”,即额娘、母亲;“格格”,本意为“姐姐”,是对女子的尊称,亦用于皇室女儿的称号,对于苏麻喇姑所取之意,当是前者;“妈妈”,即奶奶、祖母,也可用来泛称年长的妇人。苏麻喇姑的这几种称谓,体现出她同孝庄、玄烨及其儿女们之间的关系,即孝庄称其为“格格”,玄烨称其为“额涅”,皇子、公主们则称其为“妈妈”(即汉语“奶奶”之意)。因为只有“主子们”对苏麻喇姑如此称呼,宫内才能仿而效之,作为通称,并见诸内务府大臣的奏折。孝庄称苏麻喇姑为“格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对忠诚老仆的回报。在孝庄培育、保护福临、玄烨两位幼龄皇帝的艰难历程中,曾得到苏麻喇姑多方面的帮助。苏麻喇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清皇室,亦即对清朝建国初期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孝庄对这位跟随自己几乎一生的女子,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第二,是由孝庄同苏麻喇姑的特殊关系所决定。她俩之间,实际上早已超过一般的主仆。苏麻喇姑与孝庄自小相伴。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刚刚三十出头,在其后长达四十四年的寡居生活中,她虽然身为国母,位极至尊,但作为正常人,特别是女性,不能没有一位能够倾诉衷肠之人,而聪颖伶俐、善解人意的苏麻喇姑,则无可替代地胜任这一角色,不仅为女主人办理大小事情,是她的得力助手,并以一颗在情感上同样欠缺的心灵伴慰着她,是她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己。如果说前一原因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色彩,后一原因则更多地包含着孝庄本人对苏麻喇姑的深情。“额涅”,是玄烨幼龄、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对苏麻喇姑的称谓。他这样呼之,其来有自。玄烨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幼年很少得到亲生父母爱抚,继位后,对待儿时曾照顾过自己的人,如乳母、保姆等,格外亲近。玄烨称呼苏麻喇姑为额涅(额娘),说明他对苏麻喇姑的情义。对于玄烨的这种称呼,苏麻喇姑倍觉欣慰,也感慨万端。她的年龄与孝庄接近,但孝庄是玄烨的亲祖母,苏麻喇姑既为侍女,自然要屈居下辈。玄烨呼之为额涅,恰如其分,无僭越之嫌。再者,苏麻喇姑没有子女,她对自己辅导、照料多年的玄烨怀有母爱,乃人之常情。她内心深处,十分希望玄烨称其为额娘,因为从这一称呼中,她可获得更多的慰藉与满足。四、康熙帝让儿女们尊称苏麻喇姑为“妈妈”(即汉语“奶奶”)妈妈(即汉语奶奶)”是玄烨的儿女们平时对苏麻喇姑的称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皇子们奏报苏麻喇姑病情的折子中,都称她为“苏麻喇妈妈”,而康熙帝的朱批,也随着皇子们,称其为妈妈(见下文)。这说明苏麻喇姑步入高龄,特别是的下一代长大后,人们对她的称呼也有所变化:“格格”、“额涅”等渐渐弃而不用,“妈妈”成为当时宫内对她的通称。概括而言,“额涅格格”、“额涅妈妈”和“妈妈”,是苏麻喇姑在世时,宫中不同时期对她的称谓,这实际上是仿照孝庄、玄烨及其儿女们的叫法。尽管有时也兼而并用,但总的趋势是后者逐步代替前者,最终以“妈妈”相统一。至于“苏麻喇姑”的称呼,看来是她去世后才出现,并逐渐取代“妈妈”,成为后人们对她的通称。 还需指出的是,“额涅格格”与“额涅妈妈”,均为两种称谓的混合体,同指一人。这是当时人们称谓中的一种(xi)惯用法。满文档案及其它有关史料中,类似的例子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出现在皇室人员之间。如玄烨称祖母孝庄为“太皇太后圣祖母”;皇子们称嫡祖母孝惠为“太后祖母”,称生母或庶母为“妃母”(妃额涅)”,对王公之母呼为“母福晋(额涅福晋)”,等等。有时名号在前,家庭称谓在后,有时反之,约定俗成,并无一定。五,苏麻喇姑在清宫内的特殊地位写于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的宫中用肉数额报单,其人员排列顺序,透露出苏麻喇姑在宫内的微妙地位。报单上人员顺序依次为:皇太后、皇上、妃、嫔、贵人、常在、公主、乾清宫宫女,乳母、祭祀萨满、皇太子、大阿哥(皇子以长幼序,直到)十七阿哥。其后为翊坤宫公主、永和宫公主、长春宫小格格。皇室成员(包括各自的服侍人员,如宫女、嬷嬷等)后,紧接着便是“苏麻喇额涅格格、爱新之妈妈”。再往下,则全部是非皇室成员,即在宫中服役者,如妈妈、太监、待卫、工匠、剃头人、译书人,等等。苏麻喇姑恰恰是被放在皇室成员与非皇室人员之间,即前者之末,后者之首。苏麻喇姑并非清皇室成员,但由于前述各种主客观原因,实际上,她已不属于一般服侍皇室之人。她与皇室之间,特别是与孝庄和玄烨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她的名分较为特殊,即游离于皇室人员与非皇室人员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将她置于前者或后者。综上所述,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侍女,历经四朝,却与清室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帮助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他们之间的特殊感情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
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什么人 苏麻喇姑真的不爱康熙帝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7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