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板有眼的板是什么意思 中国故事|中国的乡村音乐:聆听黄梅戏的“曲中真意”
视频加载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乐声婉转动人、唱词欢快流畅,和其他黄梅戏一样万千传唱、经久不衰,不仅“植入”了天南海北的中国人心中,还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外国“戏迷”的喜(xi)爱,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9月26日至10月8日,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省安庆市举办。作为戏曲界知名度极高的艺术盛会,6类30多场活动将在这座长江岸边的“黄梅戏之城”逐一登场,涵盖了当前黄梅戏领域最优秀的演出团队、最新的创排剧目,申报剧目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9月26日,在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上,黄梅戏演员演出开幕大戏《不朽的骄杨》。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台上“戏”,亦合心中“情”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逐渐融合并发展起来,起源于湖北黄梅,壮大于安徽安庆。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一起,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唐代黄梅采茶歌就已盛行,经宋民歌、元杂剧的发展影响,黄梅戏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的雏形,至明清戏风更盛。在漫长的“演变”中,黄梅戏不断吸收汉剧、楚剧、高腔、京剧等众多戏曲剧种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质朴柔美、悦耳动情,这是黄梅戏区别于其他戏曲的重要艺术特色。”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光南说。在他看来,黄梅戏是难得的兼具“好听、好懂、好学”三种特质的地方戏曲,不仅贴近南北方言、贴近通俗音乐,更贴近生活,贴近“民间表达”。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优秀剧目,唱腔淳朴流畅,抒情真实明快,表演活泼细致,虽说是“戏”,却能带给人们巨大的情感熨帖。9月24日,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在校园内练(xi)黄梅戏。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今年6月,一家短视频平台发布的非遗数据报告显示,黄梅戏在平台上已获赞7772万次,是最受网友欢迎的地方戏曲。而在安庆,黄梅戏更是“人人都爱、人人能唱”。既守“正”,也有常“新”时1949年,梅兰芳在一次采访中对京剧发展提出了“移步而不换形”的主张,这种既保留传统戏剧古典艺术魅力,又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良创新,而不冒进“动大手术”的思想,一直被其他中国地方戏曲所推崇、遵循。2006年,黄梅戏经国(wu)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黄梅戏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保护,也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一古老戏曲的未来。作为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的《天仙配》传唱于大江南北,成为黄梅戏的“名片”,也见证了黄梅戏一路走来在守正中谨慎创新的发展历程。“黄梅戏从最早诞生起就一直在创新,从剧目、舞台表演、音乐等都在不断改进,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仙配》就是从《七仙女下凡》几经磨砺修改而来的。但必须注意,传统戏曲有个重要的特征即‘有板有眼’,板是节奏、眼是旋律,如果进行改革,也要保存它应有的规范和程式。”李光南说。在此次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上,新创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精彩上演,该剧用传统黄梅戏曲的风格、现代叙事的手法,展现了杨开慧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展示她至死不渝的忠贞信念,观众叫好连连。9月26日,在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上,黄梅戏演员韩再芬在演出《不朽的骄杨》。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近年来,这样别具匠心的创新黄梅戏层出不穷,且越来越“唱得响亮”。今年5月,第30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角逐中,国家一级演员、再芬黄梅青年团副团长吴美莲就凭借《祝福》里祥林嫂一角摘得梅花奖。“《祝福》是一部新戏,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在创作时,我们就注意将原著的精华与黄梅戏擅长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在服化道上进行改良,比如妆容更接近现代剧等。”吴美莲告诉记者。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随着黄梅戏“出海”演出的增多,以及互联网传播的便利,黄梅戏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已是名声在外。“民族的”的黄梅戏,正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能够为外国受众所接受,与黄梅戏本身的艺术特色分不开。“乡村音乐与黄梅戏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处在温和的中音区,不追求严格的高低音训练,旋律都比较轻快,伴奏都相对简单,朗朗上口、便于演唱。”李光南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天仙配》就已有英文全本及唱词。1985年,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师生就用英语演出了《天仙配》中“路遇”一场,为黄梅戏的国际传播“探路”。9月24日,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生们在练(xi)黄梅戏基本动作。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如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黄梅戏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新机遇。“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我们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今年的小剧场黄梅戏海外巡演。”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告诉记者,从最早的韩国商演,到与波兰、德国、马耳他、希腊等国家签订商演合同,剧院接到的黄梅戏海外商演邀约不断。海外商演并非简单的“展览展示”,需要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观众们真的“听进去戏”。为此,余登云与演职员们不仅将黄梅戏的“大戏”改排成“小剧场戏”,精简乐队、群演,做到“18张机票、3台剧目就可以走遍全世界”,让海外巡演不再受大制作、大成本的限制,同时还在翻译剧本上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安庆的舞台上已孕育出《玉天仙》《薛郎归》《香如故》三台小剧场黄梅戏,取得了良好的海外传播效果。即便受疫情影响,合作方也不愿取消,而是选择延期演出。“海外商演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黄梅戏的艺术魅力,也让我们更相信艺术是相通的。只要路子走对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多次担纲巡演主角、并凭借“玉天仙”一角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的青年演员夏圆圆说。总策划:赵丹平监制:闵捷统筹:卫铁民 刘恺记者:马姝瑞、汪海月视频:韩旭、戴威编辑:闵捷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安徽分社 联合制作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戏曲音乐黄梅戏 黄梅戏是哪里戏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72895.html